一路拼搏一路歌
2007年12月1日,對東站人來說是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。這一天,隨著西站的正式開業,東站一下子從多年的龍頭單位、創利大戶、多項榮譽集于一身的優勢地位瞬間跌至低谷。
隨著發往西部班車、特別是高客班車全部挪至西站發車后,東站昔日熱鬧的車場、熙攘的候車室驟然冷清下來,售票收入也從之前的日均二十多萬驟然降到七八萬元,最低時甚至不足五萬元,小件快運、站務經濟收入也大幅下滑,很多租賃門市的商戶開始聯合起來要求車站降租金,更有甚者干脆單方終止合同走人,當時社會上還有一種傳言,說用不了半年東站就得關門停業。收入驟降、人心不穩,一時間東站陷入了內外交困的境地。依當時的光景別說盈利,就是100多名員工的基本工資都無法保障,一種從未有過的危機感困擾著每位東站人。
怎樣才能把分割出去的站務收入補回來?東站的出路究竟在哪?每一個熱愛企業的東站人都在思考。
全員營銷:走出站門,服務上門
東站發動全體員工、員工家屬甚至親朋好友的力量搞營銷。進學校,于市區18大中專院校開展校企共建,現場售票發車,為學生提供最便捷的服務;進社區,在市區28個居民集中地社區設立組客(貨)點,讓百姓足不出戶就可以輕松購票、發貨;進部隊,把最超值的服務送給子弟兵;進醫院,讓患者和家屬不再東奔西走;進工地,把滄運班車直接開到遠在千里之外的農民工家門口;在班車出城處設立站外衛星站,讓百姓在家門口就能做上滄運車;引進長途過路班車進站配客,省去旅客中轉換乘的麻煩。
一時間,滄州市區及周邊大大小小的學校、企業、社區都留下了東站人不知疲憊的身影。天道酬勤。2008年當年營銷收入就突破1000萬元。
多元經營:建設綜合型車站
東站認真落實集團公司打造客貨綜合型車站的要求,不斷挖掘戰場資源,積極開發、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。
發展小件快運業務,借助集團公司內部、對開站班車的線路資源及中鐵快運、濟南兔兔快運、淄博藍狐快運等全國知名快運公司的網絡資源,東站人吧物流快遞業務輻射帶了全國各地;發展箱貨業務,劃出專門場地,靠優質的服務和良好的信譽吸引了130部箱貨進站經營,開通貨運專線5條,引進配貨站3個,東站箱貨市場,每年能給企業帶來100多萬元的直接受益;挖掘戰場資源,開發院內及周邊每一寸土地、壓縮辦公用房,建起了倉庫、門市,開辦日用品批發、餐飲、布匹、土特產品超市及汽車用品等多個產業,并不斷改造升級原有小散攤點。目前,東站站場開發正逐步向高檔次、規;、品牌化進軍。
到2013年底,東站轉型收益已占利潤總額的40%以上,極大地提高了企業綜合暢銷水平和抗風險能力。
艱苦奮斗:打造特別能戰斗的團隊
憑著對企業的忠誠、對崗位的熱愛和唯旗必奪的勁頭,東站人吧一個個不可能,變成錚錚現實。他們是一支困難面前不退縮,艱苦面前不低頭的團隊。
為了不耽誤正常發車,冒著傾盆大雨和沒膝的積水,上早班的22位員工全部提前到崗;為了搶抓收入,方便學生乘車,營銷人員頂著鵝毛大雪到滄州醫,F場售票、發車,在凜冽的寒風中一站就6個多小時;為了順利通過省交通廳一級站驗收又不耽誤生產,站領導帶領十幾位員工整整用了幾個晚上把候車室欄桿、座椅、墻面全部粉刷一新;為了優化戰場布局、堵漏增收,東站人挑燈夜戰改造車場,揮汗如雨。
山高自有攀登路,一路拼搏一路歌。事實告訴人們,2008年至2013年,企業實現綜合利潤連續6年保持24%以上的速度遞增,員工收入穩步增長。 |